15195
展品飽含濃郁的歐洲風情
本次《琉光璃彩——歐洲玻璃藝術史珍品展》的展品來自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該博物館創(chuàng)立于1885年,其收藏的玻璃工藝品被譽為集歐洲玻璃工藝藝術之大全,其中以波西米亞玻璃較有特色,目前藏品數量達4萬件。本次來深圳展覽的展品就是從中精選出的200多件/組。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布展以歐洲玻璃工藝誕生、發(fā)展、繁榮的歷史軌跡為線索,分為“古代與中世紀玻璃器”、“文藝復興時期玻璃器”、“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玻璃器”、“19世紀上半葉玻璃器”、“19世紀下半葉玻璃器”、“新藝術時期玻璃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玻璃器”七個部分。
展覽中,各種晶瑩剔透、絢麗奪目的玻璃器讓人感嘆匠人巧奪天工的制造技術。其中,既有反映當時歐洲時尚和審美的玻璃奶瓶、彩色拼花窗玻璃、繪有帝國皇帝形象的啤酒杯,又有蘊含中西方藝術交融成果的花瓶、酒具、仿陶瓷玻璃版畫、鎮(zhèn)紙形玻璃瓶,琳瑯滿目。展品飽含濃郁的歐洲風情,煥發(fā)著耀眼的藝術魅力,這批美輪美奐的玻璃精品自2014年開始在國內多地巡展,受到各地觀眾的熱烈好評。
一部濃縮的歐洲玻璃發(fā)展史
中國雖在春秋末期就已出現玻璃器,但是始終未成大宗。與之相比,歐洲在世界玻璃藝術發(fā)展史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對外交流部主任度山先生介紹說,羅馬帝國時期,玻璃制作廣泛傳播,腓尼基人發(fā)明的玻璃吹制法在玻璃制造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威尼斯玻璃器見證了玻璃業(yè)在16、17世紀從未有過的繁榮狀況,熱成形玻璃和冰裂紋玻璃都是當時較流行的玻璃精加工技術成果;17、18世紀,高品質無色玻璃在中歐出現,刻磨雕花技術成為主要裝飾工藝;18世紀,波西米亞是制作彩色玻璃的帶領者;19世紀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靠前件英國制虹彩玻璃;20世紀初,維也納幾何風格風靡一時。
歐洲玻璃工藝在保留了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不斷汲取各類藝術精華發(fā)展至今,展現出既忠于傳統(tǒng)又勇于創(chuàng)新的獨特藝術風格,在世界玻璃藝術發(fā)展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次來深圳展覽的200多件/組精品玻璃器涵蓋各個時期的真品,堪稱歐洲的玻璃發(fā)展史。
“中國風”對歐洲玻璃器影響深遠
歐洲玻璃藝術發(fā)展也受到了中國的深遠影響,中西方的文化在不斷交融中孕育出許多新的瑰寶。
此次展覽中,具備“中國風”的展品,如花瓶、酒具以及類似陶瓷的版畫格外引人注目。一件長方形的玻璃版畫上畫著中式房屋、飛翔的仙鶴、低矮的假山石和中國人;一件制作于19世紀20年代末的甜點盤,盤中的杯子上有中國特色的樓閣式建筑;還有兩件小瓶子的造型仿造了中國傳統(tǒng)文房物品鎮(zhèn)紙,上面還帶有瓶塞。
歐洲人對玻璃器的喜愛,不亞于中國人對瓷器的珍視。歷史上,中國的瓷器也對西方的玻璃制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1295年從中國返回,激起威尼斯人對中國瓷器的興趣。他們將氧化錫添加到玻璃原料里,制成了一種類似中國瓷器的高品質、實用的不透明白色玻璃,意大利語叫做“l(fā)attimo”。
2025-03-21
2025-02-11
2021-08-19
2020-06-30
2020-06-11
2020-06-11
2020-06-10
2020-05-22
2020-05-22
2020-05-19
¥1/平方米
¥1/平方米
¥1/平方米
¥1/平方米
¥1/平方米
¥48.8/平方米
0條評論
登錄最新評論